国内缆企如何改变"走出去"又"打回来"的尴尬境地?
现如今,最令我国缆企头疼的,一是电缆走不出国门,二是自己辛苦生产出来的合格电缆产品,出了国门到了其他国家竟然成了“非标”产品……好不容易“走出去”却因一个“非标”又被“打回来”,这是怎么一回事?
记者通过调查发现,问题往往出在“标准”上,所谓“非标”意味着不符合标准,因此如何能够满足国外标准,才是国内电缆实现走出去的第一步。比如当我国合格电缆产品要进入美国市场,就必须要通过UL认证,而到了欧洲市场,则要符合欧盟的标准。而欧盟为了给其他国家电缆生产企业设置阻碍,往往是两年就重新修订一次标准,苦得别国电缆生产企业成天围着标准转。
正因为吃了太多“非标”的亏,才显示出我国电缆生产企业制定标准的能力和意识还不足,如果我们的电缆生产企业能够手握制定标准的权力,自然就不会出现“非标”现象,更避免了我国电缆企业“走出去”却又被“打回来”。事实上,对于“制定标准的能力和意识还不足”的问题,不仅仅体现在电线电缆行业,即便连电缆的下游风电、光电复合、智能电网等产业的前沿产品,也面对相同的困境。
前不久发生了一件轰动国内电缆行业的事件——美国通用电缆与上海电缆研究所合作,准备制定铝合金电缆方面的标准,这意味着一旦标准制定出来,铝合金电缆市场几乎就是美国通用电缆的天下了。显然,标准是它制定,随便设几个“门槛”,国内生产的就成了“非标”产品,还谈何市场竞争、公平竞争?
标准的重要性在国际竞争中尤为突出,此次的标准制定,应引起国内电缆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,尤其是大型的电缆生产企业,应该从通用电缆身上得到启发,努力采取主动,积极制定相关标准。
我国电缆企业一旦获得制定标准的权利,主导制定标准,就能够牵制其他竞争对手,特别是国外对手企业,从而改变长期跟着别人后头走的局面。除此之外,还能为国内的一系列贸易提供保护壁垒,进而削减国外电缆生产厂家竞争力,维护国内电缆生产厂家切实利益。